手机版 | 你好,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
阅读新闻

一江清水向东流愿景初步实现但任重道远

日期:2019年06月28日 | 来源:法制日报 |  作者: | 字体:

经过多方努力,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,林草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、水源涵养功能显著增强,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干流出省断面水质均在Ⅱ类以上,“一江清水向东流”的愿景初步实现。

□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

青海是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发源地,被誉为“中华水塔”,每年出境水量近600亿立方米,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,也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。

三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美丽的青海时强调,“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。”“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。”

三年过去了,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得怎么样?青海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上形成哪些经验?还面临哪些亟待破解的难题?

6月18日至22日,《法制日报》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赶赴青海多地,试图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。

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

养殖业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重要产业。

但近年来沿河而建的养殖场,为青海的母亲河湟水河带来巨大的生态隐患。

为保护湟水河水质,2017年,互助县将境内湟水河支流塘川河两岸400米范围划为禁养区。32家养殖场随之搬迁、转产。

6月18日下午1点半,刚刚抵达西宁的采访团马不停蹄地赶到塘川河畔,查看塘川河的水污染治理进展。

河流沿岸的养殖场已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绿化植被,雨后的塘川河水色发黄,河道中央的生态绿化带十分惹眼。

互助县生态环境局局长盛芳敏指着远处说,政府提供了免费土地供给养殖场搬迁使用,对河流的污染隐患降至最低,而生态绿化带的设置,则大幅提升了塘川河的水质。

“从臭气熏天,到水清岸绿。”提起这几年的变化,互助县塘川镇下山城村村民史得祥感受最深。

作为塘川河巡河保洁员,他每天都要沿河巡两次,两年时间里他的工作感受有了巨大反差。

“两年前上岗时,要花一整天时间。而如今只要一个多小时。”史得祥说这话时,脸上堆满了笑容,当时每天都能捡五六袋垃圾,而现在一天最多也不超过半袋。

在地方的努力下,沙塘川河水质也由2015年的劣V类提升至2018年的Ⅲ类。

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多位同志告诉记者,这只是青海进行水污染治理、守护绿色青山的一个缩影。而这背后,折射出青海构建责任明确、协调有序、监管严格、保护有力的水生态环境管理保护机制的巨大努力。 

一方面,青海严格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推动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由干流向全流域转变,由城镇污染控制向乡镇农村拓展的转变。另一方面,强化环境执法监管,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、环保设施差的工业企业,依法取缔一批塑料加工、畜禽养殖等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。

与此同时,以项目带动突出环境问题解决的思路,开工建设一批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重点项目。在三江源地区,重点推进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和面源污染控制,实施了重点乡镇、游牧民定居点等生活型污染防治。

此外,还组织实施了玛多湖泊群良好湖泊生态保护工程,在长江白地沟等15条干支流河段开展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。

长江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扎西告诉记者,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举措,长江园区的草地生态明显好转,经过生态巡查巡护,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。

玉树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毅同样认为,仅从玉树来看,这几年当地减缓畜牧业发展速度,实施禁止采金、禁止采伐林木等一系列措施,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改善。

经过多方努力,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,林草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、水源涵养功能显著增强,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干流出省断面水质均在Ⅱ类以上,“一江清水向东流”的愿景初步实现。

积极推进生态环保立法

治多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,土地总面积8.06万平方公里,地形复杂,109国道和青藏铁路穿境而过。

6月20日下午5时许,采访团一行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泥泞山路,终于来到长江源头干流河段通天河。

脚下的海拔超过4300米,气温极低,风力5级,采访团中有不少人穿着厚羽绒服。

站在山岗上一眼望去,群山怀抱中,通天河经此而过,形成一个美丽的环形,当地老百姓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——万里长江第一弯。

只见河岸两旁郁郁葱葱,看不出这里曾经发生过草地退化。

在李毅看来,这些变化及成绩的取得,与法治建设的加强密切相关。

李毅说,玉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立法和监督工作,有关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内容越来越突出。

玉树的变化,只是青海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一个缩影。

记者了解到,早在2014年青海就出台《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》,这是全国省级第二部、藏区第一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立法。此外,青海先后出台《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(试行)》《青海湖景区管理条例》等地方性法规。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底,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和批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有285件,其中,涉及环境资源65件,占比为23%。

记者注意到,青海在加强省级生态环保立法的同时,还积极指导有立法权的市、自治州(县)人大及其常委会,根据本地的具体特点,聚焦突出环境问题,制定更具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条例。

2016年12月20日,财政部、环境保护部、发展改革委、水利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》后,青海率先全国出台《关于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》、《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办法》等,建立了三江源区草原生态保护、重点生态功能区日常管护、生态环境日常监测保障等11项奖补机制及补助政策。

这些地方性法规、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,为青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、巩固生态建设成果,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。

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

6月19日,玉树下了一场大雪。

当时采访团一行还没有到达玉树,也不清楚这场雪的“来意”。

但这却让一位老玉树人、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毅十分警觉。“这样的气候极不正常。这也说明玉树的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还比较脆弱。”

李毅用一组数据加以说明,“全州退化草场面积还有8000万亩,占全州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5%;局部荒漠化速度由上世纪的3.9%增至现在的12%,沙化面积每年以7.5万亩的速度在扩大;水土流失仍在加剧,流失面积800万公顷,占土地总面积的40%。”

全国人大代表阿生青调研发现,从全流域看,三江源整体性保护不足,水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。

阿生青说,青海经济体量小,90%的国土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,生态保护资金投入需求大,现有的生态补偿多为阶段性补偿,持续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,仅以青海一省之力难以实现生态环境大改善。

为此,阿生青建议,尽快从国家层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,进一步完善草原奖补、公益林补偿等政策措施,不断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,形成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。

而在扎西看来,受气候、环境等因素影响,三江源地区海拔高、自然条件恶劣,专业技术人才难以留住,这应当是国家公园下一步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。

李毅同样意识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。他认为,地方立法的质量和水平要不断提高,离不开一支专业的立法干部队伍。他呼吁,一方面要通过选派业务骨干走出去进修深造,加大培训力度,另一方面,希望国家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的指导和帮助,定期选派业务干部挂职交流。

制图/李晓军  

录入:深圳龙岗律师网 | 阅读:
相关新闻  
深圳龙岗律师事务所-陈志钧律师介绍
如需咨询法律问题,请到“免费咨询”频道留言,律师约2小时即可回复。如有案件委托,请拨打以下电话。
手机号码:180-8888-6636(陈志钧律师)
咨询邮箱:1201222@qq.com
福田地址:深圳福田区深南大道港中旅大厦22~23楼
龙岗地址:深圳龙岗区龙福路荣超英隆大厦A座12楼